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之前,家长先要调整观念
返回

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之前,家长先要调整观念

浏览次数:1532 分类:新闻资讯 分类:星爸星妈 分类:育儿

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之前,家长先要调整观念

孤独症儿童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支持重点不在儿童而在家长,而家长在进行孤独症儿童家庭教育之前,首先要调整自己的观念。

1、摒弃传统观念

我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年轻的家长也很难完全摆脱传统观念的影响。而传统文化中,除了精华之外,对孤独症儿童和残障儿童多有负面的看法,如“家丑不可外扬”、“前世作”的因果报应等,受到这些传统文化的影响,孤独症儿童父母对事情认知产生误判,对情绪产生消极影响,加重了父母的心理压力。在家庭支持中对传统观念的负面作用要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辅导家长,鼓励家长摒弃旧有观念,为重新树立生活信心创造条件。

2、走出“病理缺陷”

传统医学观念中“病理缺陷”模式是家长需要克服的又一个认知障碍。许多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期盼通过“打针吃药”的治疗,有朝一日孩子能够“药到病除”,完全恢复正常。在这种认识引导下,家长一直带着孩子去“投医问药”,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甚至耗费所有的家产,结果孩子的病却没有“治好”。事实上,大多数发展性障碍儿童,如智力障碍和孤独症症的致病机理目前仍原因不明,也不是现阶段的医学可以治愈的。因此,需要帮助家长克服单一“生理模式”的传统医学观,用“生理一心理一社会”的整体观来调整家长的认知结构,作为重树信心的理性基础。

3、树立支持理念

人们关于残障的认知从“病理一缺陷”,经历了“潜能一康复”,走向了“权利一支持”的模式。虽然孤独症在现有的医学水平上还无法治愈,但患者还是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扬长避短”。基于功能的康复医学以及全面康复(医学、教育、职业、社会的康复)的概念开了家长的视野,对孤独中儿童有了新的认知。近20年来,社会开始强调孤独症儿童的权利,提倡每个孤独症儿童均享有作为公民的所有权利。在权利模式的指导下,对孤独症儿童的认识不再仅仅是个体或家庭的问题,也不是治病的问题,而是将孤独症儿童看作是一个关系到个体、家庭的社会问题。在“权利”理念之下提出了支持的模式。 因此,家长在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家庭教育之前,要先调整自己的观念。

-------------------------------------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

http://www.99zbz.com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个人中心我的 分类 购物车 我的足迹足记

    在线客服x

    客服
    回到顶部

    购物车

    X

    我的足迹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