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独症治疗干预中,关键技能训练PRT的理论依据是怎样的呢?
关键技能训练PRT的理念是一旦孤独症患者变得社会化,并且模仿自己的同伴,这种进步将持续一生。而问题是如何教给他们这些关键的技能。教孤独症患者去模仿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即使教会了他们模仿,这种模仿也很难以泛化,更别说让他们对其他人也产生广泛的兴趣了。
洛瓦斯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主要的突破,即在某种程度上孤独症孩子能够泛化他们的模仿技能,且变得更加社会化。然而,使非目标领域获得进步的必要泛化类型仍然不能确定。因此,那时不管是模仿还是社交行为,对孤独症者来说都不是关键领域。洛瓦斯的研究团队又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试图确定关键领域,但总是失败。20世纪70年代,洛瓦斯等人提出,可能根本就无法确定任何的关键行为。
在孤独症关键技能训练PRT中,针对单个目标行为的干预要取得进步,必须进行成千上万次教学尝试。这既花时间又花精力,因为每个目标行为的教学每周都需要花费很多小时。教学主要采用密集的分段回合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孤独症治疗师提供提示(prompt),等待干预对象反应(response),然后给孩子一个后果(consequence),因此这种模式也叫A-B-C法,即前提(antecedent)、行为(behavior)、后果(consequence)。干预是成功的,孤独症患者的许多行为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整体情况也明显提高。
但是对于孤独症治疗师和干预对象来说,关键技能训练PRT太艰苦了。通常孩子们都会变得有破坏性,企图通过这种方式摆脱严苛的教学,这又给干预带来了新的问题。想要免干预对象的破坏行为,就需要为其行为设置某种类型的后果,于是研究者又开始研究惩罚的有效性。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干预过程严且不愉快一一干预对象变得有破坏性一一干预对象受到惩罚。这种极其严厉、密集且经常依赖于惩罚的方法遭到了质疑,很多人都担心它给孤独症患者及其家庭施加了过大的压力。
以上就是孤独症关键技能训练PRT的理论依据,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上一篇: 自闭症艺术治疗效果如何?
下一篇: 自闭症治疗大概要花多少钱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