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孤独症康复教育现状(一)
浏览次数:1538 分类:新闻资讯
我国孤独症康复教育呈现十年一个发展台阶的规律,首次孤独症诊断是20世纪80年代初;孤独症康复教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康复教育机构逐渐增多是在21世纪初;近十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一方面,国家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投入增大,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和特殊教育人才培养高校不断增多;另一方面,有一半孤独症康复教育机构为民办,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创办的。
一、政策法规方面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06年制订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配套实施方案》,正式将孤独症列入精神类残疾,所以有关残疾人的各种法规都适用于孤独症人士,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教育服务。
在2011年出台的修订版《残疾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将孤独症儿童纳入随班就读对象之中。近年来,我国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工作从起步到加速发展,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法规,但对于孤独症而言,针对性和操作性并不强,要有效保障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二、社会需求与服务供给矛盾突出
孤独症患者的个体差异大,患病率不断上升,服务需求会持续终生,但社会服务的供给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民办机构力量薄弱,公办机构偏少,服务供给的质量都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孤独症早期康复在快速发展,学龄期义务教育刚刚起步,融合教育推广困难重重,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基本是空白,康复教育质量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据《中国孤独症家庭需求蓝皮书》报道,2014年孤独症儿童异地康复上学比例为42.7%;62%的家长认为孤独症师资数量严重不足;47.4%的家长认为孤独症家庭需求与社会专业服务质量不匹配;37%的家长认为缺乏相关培训或获取信息的渠道;家长对孤独症服务机构(学校的专业水平、管理水平)满意率分别为55.5%和58.9%。由此可见,社会需求与孤独症服务供给的矛盾仍较突出。
上一篇: 孤独症儿童早期融合教育的意义(二)
下一篇: 孤独症的孩子是怎么引起的?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