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孤独症儿童幼儿园融合教育案例
返回

孤独症儿童幼儿园融合教育案例

浏览次数:6921 分类:新闻资讯 分类:融合教育

孤独症儿童幼儿园融合教育案例

不是每个孤独症儿童都能上普通幼儿园,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以及同龄孩子和家长的理解。下面是两个孤独症儿童幼儿园融合教育案例。

果果刚上幼儿园不久,经常下座位,老师只能不断提醒。情绪不好时,他甚至需要被带出教室。显然,果果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个别干预。普通幼儿园的老师要照顾到全体孩子,没有精力和时间去顾及。因此,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要落在特教老师身上。

强强是个6岁的孤独症男孩,能够适应同龄孩子的一日常规,但是动作很慢。看见小朋友的座位都空了,他才会慢慢站起来。虽然每次都是最后一个,但是他会主动跟随。不过上课的时候,他就没这么听话了,或是自己到一边看书,或是不停地自言自语,声音越来越大,害得老师无法上课,这是由于他不理解老师讲课的内容。于是,在上科学课、数学课的时候,特教老师就留了一些与上课内容相关、但非常简单的科学题或数学题让他完成。如果强强还是参与不了,老师就安排他在另一个房间上个训课。这样既保证了上课的有效参与,又保证了干预训练的针对性。

果果和强强都是在幼儿园融合的孤独症孩子,都需要特教老师的支持,但是融合的阶段性不同,老师对孩子的支持角度也不同。果果的特教老师主要提供日常常规方面的支持,而强强的特教老师主要提供课业方面的支持,其他方面由普教老师负责。协助模式是幼儿园最易于实施的合作模式,既能对孤独症孩子有针对性地干预,又不影响普教老师的正常教学。

但这种模式的关键是普教与特教老师达成一致,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能让普教老师易形成依赖。不能将这种分工错误地理解为将孤独症儿童与普通儿童分开来,普通孩子由普教老师负责,其他由特教老师负责。具体做法是,普教老师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判断,对孤独症孩子的融合提出建议,并和特教老师分工,共同参与实施计划。无论是特教老师还是普教老师的干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融合质量,而不能因为特教老师的进入就形成变相的隔离型教育。因此,协助模式对于主动型的普教老师更合适。

以上就是孤独症儿童幼儿园融合教育案例,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

http://www.99zbz.com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个人中心我的 分类 购物车 我的足迹足记

    在线客服x

    客服
    回到顶部

    购物车

    X

    我的足迹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