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训练的过程
浏览次数:1291 分类:康复训练
在自闭症康复训练过程中,我们要把握一些要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要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设置目标
家长或老师在训练的开始阶段要客观评估自闭症孩子的能力,孩子对什么事物感兴趣,对什么事物不感兴趣,感兴趣时通常能持续注意多长时间。在了解了孩子的基础能力之后,再设置合适的目标。训练中要明确期望行为标准,这样在训练中才会明确孩子的反应是否要给予强化,应该给予多少强化。家长或老师在训练时应该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通过强化使其对该事物产生兴趣,然后逐渐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并延长持续注意的时间。
二、使用强化物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的核心是强化,强化物的正确使用是训练有效的关键。任何能力的习得都是通过强化而习得的,当家长或老师成功地让自闭症孩子注视某物/某人后,应该及时给予强化,帮助孩子习得/提高注意力。结合目标设置,家长或老师在训练中应该熟练使用区别强化的技巧,当孩子的行为反应达到了期望行为标准就给予最多的、最强的强化,接近期望行为标准就给予较多的、较强的强化,远离期望行为标准就不给予强化。
三、加入和撤出辅助
在自闭症康复训练中,辅助的加入和撤除是必不可少的两个环节。当家长或老师使用这些方法成功地帮助孩子习得一项技能,通过强化手段使其基本掌握相关技巧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地减弱辅助的强度,直至辅助的消失。自闭症康复训练的最终目标是孩子不需要任何的辅助/提示都能掌握这项技能。
四、合理的泛化
许多自闭症孩子明明在课堂上学会了一项技能,可是到了家里或是其他生活情境中就不会了,这是由于家长或老师没有对其进行泛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将孩子学习的技能泛化到不同对象、不同情境中去,逐渐扩展到更多的事物。孩子只有在不同对象、情境中都能使用这项技能,自闭症康复训练才算真的成功了。
以上就是自闭症康复训练的过程,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上一篇: 如何锻炼自闭症孩子眼神
下一篇: 自闭症儿童认知训练的顺序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