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关于孤独症的定义的认识变迁
返回

关于孤独症的定义的认识变迁

浏览次数:1433 分类:新闻资讯

关于孤独症的定义的认识变迁

关于孤独者的定义,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认识变迁。

1943年,美国医生 Kanner(坎纳)发现并报告了11名孤独症儿童,这种病症正式进入美国精神病学界的字典,进而进入公众的视线。Kanner这样描述:“他们对周围的人相当冷漠,发出像鹦鹉一样的声音,单调重复性行为导致他们的持续性活动受限。”Kanner将这种障碍称为“情感接触的自闭性障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Kanner对孤独症存在一定的误解。比如,他早期认为孤独症儿童不存在智力低下的情况,但是后来的研究发现患儿中约有7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问题。

一年后,奥地利医生Asperger(阿斯伯格)发现4名男孩的症状与 Kanner医生所描述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在语言和认知方面没有明显异常。这种症状被描述为一种“孤独性精神病”,后被英国心理学家Wing(温)命名为“阿斯伯格综合征”。1952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发布《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1版),将孤独症列为青春期之前出现的儿童精神分裂症。

1968年,《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2版)继续将孤独症划分为青春期之前出现的儿童精神分裂症,表现为自闭、不正常和孤僻的行为。在20世纪50-70年代,孤独症尚未引起临床工作者和医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时,这种症状一度被认为是儿童精神分裂症。

1978年 Rutter(拉特)提出了有关孤独症的4个观点,分别是社会功能的延迟或偏离;不同程度的人际沟通障碍;怪异行为、刻板运动或姿势;起病于出生后30个月内。1980年,他指出社会性障碍才是孤独症的核心问题。Rutter的观点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中关于孤独症诊断标准的确立。

《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创立了一个新的诊断类别广泛性发育障碍(PDD),这是早期婴儿孤独症首次作为一项单独的诊断类型被列入其中。这时候,孤独症的“广泛性”概念表示该症状开始影响儿童社交、语言和认知3个方面的多种功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修订版)进一步明确了孤独症的三大类症状: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障碍和兴趣狭窄及刻板行为。之后,研究们在广泛性发育障碍的范畴下不断地对孤独症的亚类进行细化和标准化,以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诊断标准。

1994年,《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发布,在这一版中,广泛性发育障碍囊括了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雷特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和非特异性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S)。2013年,《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发布,用孤独症谱系障碍代替了广泛性发育障碍,并重新定义了这一病症,而且重点突出了孤独症是一种“谱系”障碍的特点。同时,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新增了对孤独症严重程度的划分,依据孤独症的具体表现情况,依次分为需要支持(一级)、需要大量支持(二级)、需要极大支持(三级)。

2018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新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简称ICD-11。ICD-11也用孤独症谱系障碍代替了广泛性发育障碍,并提供了孤独症患者有智力障碍和没有智力障碍的详细区分方法。孤独症的定义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人们对疾病的认知不断发生着变化,使医学诊断更加聚焦于孤独症的系列症状,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也有利于诊断和干预的相互结合,提高了后期干预的针对性。

以上就是关于孤独症的定义的认识变迁,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

特此声明:本网站中的所有文章均由自闭症专家、医生、康复机构、特教老师、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原创,或其他网站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客服或注明出处。如果这些文章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

http://www.99zbz.com

您好!请登录

点击取消回复

    个人中心我的 分类 购物车 我的足迹足记

    在线客服x

    客服
    回到顶部

    购物车

    X

    我的足迹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