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M核心领域发展的教学技巧之二:非口语沟通
浏览次数:858 分类:治疗方法
另一项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核心领域发展的教学技巧,是非口语沟通。
非口语沟通(共同注意)包括非语言沟通和口语交流,自闭症儿童在学会开口说话之前就已经是个高超的沟通者,他们不仅利用眼神接触、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发声和周围人积极交流,去获得需要的信息和资源,同时也能观察肢体语言了解交往同伴要表达的内心想法和意图。交流沟通教学不仅仅是教授交流形式,如眼神、姿势和声音或三者结合,更要教学交流的语言功能。
来自交流沟通能力早期发展的大量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和照料者之间的协调注意是交流发展的基础,正常发育的婴儿早在3-6个月就已发展完善。协调注意是共同注意的前提,共同注意是一种有意的交流行为,当个人有某些想法想和他人分享时,就会有意图地用一些行为吸引他人的注意,并传递想要分享的信息。共同注意涉及与他人共享的精神状态,是向他人学习语言的主要载体。共同注意能力是自闭症儿童的弱项,不仅使其无法和他人正常交流,还会导致社交孤立。
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进行共同注意和建立非语言交流技能分两大步骤:
一、重点培养自然的肢体动作,使患儿能学会使用3种交流功能
1、行为调节,如表示“要”或不要”
2、社会互动,开始参与和维持日常的社会活动
3、共同注意,开始与同伴分享物品或事件
发展使用和理解自然肢体动作的教学,有5点基本教学要点:
1、成人少做,让患儿多做
2、将微妙的肢体动作融入明确的肢体动作
3、根据患儿发育水平,选择目标肢体动作
4、练习目光关注和肢体动作的协调。
5、帮助患儿理解他人的肢体动作
二、患儿学习那些已获得社会文化认同的传统肢体语言,用于交流沟通
正常儿童的传统肢体语言获得是在自然肢体动作之后发展的,因此自闭症儿童的教学也要遵循这一规律。一旦患儿掌握各种自然手势(如观看、推开、伸手等)后,就开始教患儿传统的肢体语言。当教授患儿学习传统肢体语言时,要确保患儿使用的该肢体语言具有交流的规律,也就是说先要教会患儿理解该肢体语言的含义。一种很有效的教授方法,就是在合适的日常活动场景下,突出强调施教者的肢体语言,并伴随语言解释,多次示范后让患儿逐渐掌握。
以上就是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核心领域发展的教学技巧:非口语沟通,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