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孤独症是性格内向的表现吗?在宣扬个性社会,主张发展特色性格的今天,有些家长在发现孩子不说话的时候,以为那是个性,不幸延误了孤独症的最佳治疗时间。
孤独是一种性格和心境,有些孩子内向,不善于表达和交谈,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主动性。他们喜欢独处,喜欢安静的、人少的环境,喜欢逃避或躲闪。这种性格的形成,与遗传和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模式、亲子关系等因素有关。留守儿童和过度保护型家庭,很容易出现这种孤独内向的孩子。
曾经有个7岁的女孩在家中很少说话,不爱和别人交流。家长以为孩子得了孤独症,忙带孩子去医院咨询。医生经过了解后发现,孩子的父母平时工作很忙、压力很大,每天下班回来后就不是看电脑就是玩手机,根本不和孩子交流互动。于是,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整天对着电脑。在孩子的印象中,家庭生活就意味着三个人各玩各的电脑和手机。长此以往,她就形成了不爱和人说话的性格,而并没有发育障碍。
相比之下,儿童孤独症不是简单的性格问题,而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属于精神疾病,通常在3岁之前发病。它主要表现为三大特征:人际交往障碍,语言发育不良或退化,有特殊的、怪异的、刻板的行为。
孤独症儿童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常常对别人“视而不见”,缺乏和别人的目光交流,也不爱参与集体活动。他们要么是不会说话,要么是说话的内容、速度和音调异常,让别人听起来就像是外语,还有的孩子只会尖叫。他们行为古怪,常拒绝改变习惯,总是重复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还极度专注于特定的物件或形状,比如圆形和旋转的物品。至少1/3的孤独症儿童存在智力低下问题,他们可能具有攻击性,或是伤害自己。
性格孤独和儿童孤独症具有明显的区别。对于性格孤独内向的孩子,家长可以尝试改变孩子生活环境和教育模式,逐步让孩子更加外向、开朗;而对于孤独症儿童,就非得经过专业的一生和特教老师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不可。
综上所述,孤独症并不是性格内向的表现。家长们万不能主观判断或过于理想化,耽误了儿童孤独症的最佳治疗时机,一定要去正规医院确诊才好。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