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作为一种互动的学习活动,要经历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的发展阶段。自闭症儿童不但普遍语言发育迟缓,还存在发音不标准的现象。
一般来说,正常孩子一岁左右就该能叫“爸爸妈妈”,或至少是牙牙学语。二岁左右,发音虽然不标准,但已能说简单的词汇,甚至是短句,比如“喝水”“回家”;并且能够发出汉语四声。三岁时,孩子应该已经能发出汉语拼音大部分的音,只有个别音发不准。
如果一个孩子三岁还说不出简单的短句,总是把四声的音发成一声,就该引起父母的警觉了。父母应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看他是否存在听障或构音方面的问题,及时帮他发展语言能力。
自闭症儿童发音不清通常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能否听得全,二是能否讲得全。可进行通过一个简易测试判断孩子听力是否正常:用两个相近的发音问孩子,声音相同就点头,不同就摇头。比如,让他辨别“床”和“船”的发音是否相同,就很容易知道他是否能分辨清楚。
如果孩子的听力没有问题,发音正确与否就在于构音能力是否存在异常。构音问题与大脑感觉动作功能得发展有关,由于感觉动作功能操纵着发音器官,包括胸腔、腹腔、声带的动作和下腭的辅助,舌头、牙齿、嘴唇之间的配合。这些部位要是配合不正确、不灵活,就会出现发音不清楚的现象。
所有婴儿刚开始说话的时候都说不太清楚,但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感觉动作功能”控制的发音器官(口、舌、齿、唇)彼此间的配合也愈加灵活,发音就愈加清楚了。
有些家长把自闭症儿童不会讲话或语音不清的原因归结于舌系带太短,这种看法存在误区。因为“大舌头”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训练,舌头就会变灵活,可见发音不清并不是因为舌头大,而是由于操纵舌头的能力不佳。
实际上,孩子把舌头伸出嘴唇外缘、舌头呈鸡心状、舌尖凹陷,才算是舌系带过短或太紧,出现这些情况才会影响到舌头的操纵。家长应该先让医生诊断,再决定是否要通过手术治疗。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正常儿童的舌系带也未必长,但发音方式和构音能力却不差,而且,不是长舌的人就会讲话就会更好。由此可见,舌系带要不是太短,就不一定非要动手术。很多自闭症儿童出现发音不良、讲话不清的现象,可能是由于大脑感觉动作能力发展不太成熟,以致于难以正确操作发音器官,家长和老师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解决。
上一篇: 如何培养成人自闭症患者的工作和社交能力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