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与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区别有哪些呢?
阿斯伯格综合症这一命名最早源于奥地利儿科医生汉斯·阿斯伯格1944年的描述。大约同时,肯纳提出了婴儿期自闭症的概念。尽管文献中关于阿斯伯格综合症的描述与自闭症几乎同时,但阿斯伯格综合症直到最近才被广泛关注,其诊断率约为1/250。
首先,与语言和沟通迟缓障碍儿童相比,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的表现可能完全不同。他们在语言形式(语义、句法和语音)获得方面并不迟缓,但在沟通方面具有明显障碍,即主要在语言应用方面存在障碍,通常称为语用能力障碍。具体表现为:在社会交往中使用的语言,呈现出单向的和以自我“对话”特点,就自己喜欢的(可能是古怪的)话题喋喋不休。他们的对话往往缺乏真实情感,更多是如实描述。他们也可能对听者的兴趣及需要置之不理,自说自话地长篇大论,对细节性的问题侃侃而谈。这些特征使他们获得了“小学究”的称号。但往往会让听者感到疑惑,甚至难以忍受,而且任何要改变谈话主题的努力都无效。
其次,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的社会困难症状相对较少,他们的社会问题虽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却不像自闭症患者那么严重。最好的情况下,自闭症儿童在社会情境中也是消极被动、与人疏远的,甚至会主动回避所有社会接触。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则只是社会交往无能。这些孩子的一些会话行为对其社会互动产生影响。他们一旦开始会话,就倾向于类似单向的独白,完全顾及听者的感受等社会性需要。多数人在会话中会注意对方的反应,一旦感觉听众厌烦、难堪,或得到其暗示时,就会改变或调整话题,阿斯伯格儿童却并非如此。当还是幼儿的时候,他们和家庭成员的交往往往不会有明显异常,尽管回过头来想他们的社会行为可能是受限的或古怪的。因此,他们更有可能被诊断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或强迫症(OCD)。随着渐渐长大,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就会明显表现出,尽管对社会交往确实有兴趣,但交往技能的严重不足使他们很难在社会互动中获得成功。自闭症儿童是对他人没有任何兴趣,而阿斯伯格综合症儿童有交往需要,但他们的交往往往是古怪的、不恰当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对他人展开“小学究”式长篇大论的原因。
上一篇: 自闭症儿童为什么不配合训练?
下一篇: 自闭症与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区别(二)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