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心理干预的原理和策略
浏览次数:922 分类:康复训练
自闭症儿童心理干预的原理、策略和具体操作如下:
一、自闭症儿童心理干预的原理
1、REST理论:在身心和谐中,产生积极的情绪,在适度的刺激条件下,采用策略确保有效。Relax(放松)、Emotion(情绪)、Stimulation(刺激)、Tactic(策略)
2、倒U型理论:自闭症儿童的焦虑水平普遍较高,如何控制其焦虑水平是教育手段介入的基础,也是康复效果的保证。
3、心理技能训练理论:利用学习理论和心理训练理论,针对性的提高儿童的注意力、操作协调性、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二、自闭症儿童心理干预的策略
1、寻找并消除焦虑源:消除不安全感;
2、改变信息输入方式(速度、方法);
3、建立多种感觉通道(尽量多的感官参与);
4、重视环境协同作用(父母、家庭成员、老师、社会等角色心理的重要性);
5、渐进性(退化现象,螺旋式进步)。
三、自闭症儿童心理干预的具体操作
1、建立合理的目标体系,操作程序的构建。
⑴ 目标体系:这是建立家长、老师和患儿自信心的基础,在制定合理的生活、训练、学习、心理计划及目标,形成体系,越细越好,不能使用模糊印象进行训练。
⑵ 正确的操作程序应该是:心理评估环境协同心理放松角色定位(训练)。
2、心理技能训练:注意力、认知能力训练,消除焦虑(心理放松)。
⑴ 心理放松:(环境)协调的环境、柔和的语气、肯定的微笑;(紧张)肌肉紧张——放松;音乐放松;
⑵ 注意力训练:利用自闭症儿童的兴趣所在,设计训练课程和器材;利用儿童利手进行操作;增加训练的节奏感。如:“线吊积木”训练。
⑶ 认知能力训练:(时空顺序)“简单——快速——准确”;“形——数——量”规律。情景识别法,情景暗示法。
3、由“精”到“泛”:增进感知觉的反应能力,扩大感知的范围,记住感知的内容,密集式的行为训练法、音乐训练。
4、归类法和顺序法:学习能力的训练,让自闭症儿童学会认识方位、大小、多少要有顺序感。
5、自我定位: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形象化的定位。
6、正性强化法:肯定——奖赏——复杂,让孩子享受成长的乐趣。
以上就是自闭症儿童心理干预的原理、策略和具体操作,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上一篇: 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训练
下一篇: 自闭症儿童看到强化物就抢的干预方法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