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自闭症特教老师都强调,家长不能完全依赖于康复机构的干预,而是要在生活情境中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泛化。在生活情境中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泛化,有以下几个明显优势:
1、回归交往的真实目的,理解语言的真实意义。交流是为了获得信息,信息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果关系非常明确。
2、将语言训练与语言交往应用结合起来,在训练中应用,在应用中训练。中间不需要训练向应用的转化过程,减少了自闭症儿童语言学习的困难,使自闭症儿童直截了当明确语言的作用和意义。应用语言交往的结果也是物质的、直观的,适宜自闭症儿童的理解能力。
3、使用语言交往以后获得的信息,和自闭症儿童满足生理、心理的需要密切关联,问题得到解决的结果本身,是对言语交往行为的最好强化。
4、在真实的情景中交往,有利于培养自闭症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站在对方角度思考的思维方式,因为交往对象不是游戏中虚拟的。利用游戏情景训练合作与交往,更多的是站在自闭症儿童的角度,通过教学环境、教学人员的调整和改变,去适应孩子的能力,而真实情景中的语言应用,更强调的是改变孩子,促进他们适应环境,适应交往对象。
5、将自闭症儿童置于真实的交往情景中,他要出现哪些不适应、欠缺哪些方面的能力,大人马上可以得到最真实、最直接的反馈,根据他存在的问题继续进行训练,使训练为应用服务。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真实情景中让自闭症儿童学习言语交往,一定要辅助到位,复杂的问题要分解;要给孩子示范,让他们进行模仿,交往成功以后,让孩子体验自己的能力和成功的快乐。这就是康复训练的功能化、生活化。
真实的语言交往是否成功,是看交往对象是否听懂了,交往对象是否满意,是以交往目的是否达到为检验标准。在我们给自闭症儿童设计的语言训练中,我们许多时候迁就自闭症儿童的表达方式,自闭症儿童也误以为自己表达的是正确的,然而,一到真实交往情景中,换了其他交往对象,自闭症儿童与他人的交往还是无法顺利地建立起来。同时,因为我们的迁就,也使自闭症儿童迟迟不能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也让自闭症儿童迟迟不能理解语言交往的真实作用。
家长在形式化的语言训练中可能会花费高额成本,但效果却只停留在“训练”阶段,而在应用时,成人替代自闭症儿童说话的现象则比较多。家长一方面希望与孩子交往,一方面又剥夺了孩子应用语言实现真实沟通的机会。
从自闭症的语言形式训练到实际应用,要是不能融会贯通,就会造成一种不利结果:老师和家长在形式训练上下足了工夫,但自闭症儿童仍然没有形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老师和家长还要重新去教,这样岂不是事倍功半?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