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是上海慈善周开幕日,也是自闭症咖啡馆——“多幸福咖啡馆”的开业日。
作为一名咖啡师,吴佳辰将与其他4名自闭症员工,开启朝十晚七的职业生涯,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收入。咖啡馆的发起人之一华东师范大学科学康复系副教授陈东帆希望,未来“幸福咖啡”能依靠口味,而非自闭症的特殊标签,在上海成为新晋网红咖啡,走向全国。
左右晃动拿着拉花杯的手腕,咖啡上晕漾起白色的“之”字型奶泡,奶泡逐渐聚拢,最后形成了一颗爱心图案。做完后,吴佳辰报以稚气的微笑,双手郑重地将咖啡交到顾客手上,并将水台清理干净,整个过程一丝不苟。
他的同事王相晴主攻烘焙,学习训练一年以来,已经具备了初级点心师的能力,可以熟练制作曲奇饼干、瑞士卷、蛋糕等各种点心。今天,她将现场制作的手工月饼推荐给大家品尝:“我学了一个星期就会做月饼,尝尝味道怎么样?”
制作咖啡这种正常人学习几天就能上手的技能,自闭症患者熟练掌握却需要很久。康复老师将咖啡研磨、咖啡萃取、牛奶拉花和咖啡机清洁等各种步骤进行分解细化,打造了一套规范化流程和训练课程,反复训练。自闭症患者既是在做一杯咖啡,也是在进行认知执行功能训练。
“多幸福咖啡馆”位于多特瑞六感体验中心的一隅,共配备5名自闭症员工和1名带教老师,他们与中心的其他员工作息相同。带教老师在旁观察,协助处理一些初期的突发意外,之后他会慢慢淡出自闭症员工的职场。
“多幸福咖啡馆”脱胎于华东师范大学“幸福之花”研究基金课题《基于机器人技术的孤独症儿童社交障碍干预系统》项目。2014年,陈东帆副教授和王恒民主任合作,研究了自闭症患者基于职业目标的精准康复训练核心课程:先学讲话发声,然后学会和人打交道,再学会怎么做事情,最后再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经过多年论证,课题组认为咖啡、烘焙是自闭症患者最合适的职业技能。
今年初,“幸福咖啡馆”实训基地作为“幸福之花”项目的落地形态,在文定路博爱儿童康健园楼下开业。项目类似于早年上海街头常见的“前店后厂”模式,自闭症患者在二楼博爱儿童康健园接受课程培训,完后在一楼“幸福咖啡馆”进行实操训练。该培训基地类似于自闭症员工的“中央厨房”,将他们孵化成熟后输送市场。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