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为什么不会假装游戏呢?原因目前尚无定论,其中,心理理论(TOM)和执行功能理论(EF)是解释其原因的两大主要理论流派。
研究表明,假装游戏与心理理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国外一些专家认为,假装游戏和心理理论都要依赖于心理表征的理解。经过假装游戏训练的儿童,心理理论问题的通过率明显高出控制组儿童。心理理论当中的三大流派,分别从交互主体性理论、理论论以及模块论三个角度阐述了他们对自闭症儿童假装游戏能力方面的看法和观点。
交互主体性理论主张普通儿童在进行假装游戏时,会将假装的意义看作一种符号,并假设他人也知道他所要假装的对象,而当儿童缺少人际互动的经验,抑或是难以理解他人在同一环境下对于某物或某事所共同具有的态度时,他们将会在假装游戏等方面出现困难。
理论论解释说,自闭症患者没有发展出心理表征的概念,所以很难理解心理表征与外部世界存在的联系,而无法理解现实世界与心理状态是相互影响的,这导致他们很难在“真”(现实的外部世界)和“假”(内心的信念)之间做出区分及切换,并最终导致自闭症儿童假装游戏能力的困难。
模块论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心理理论的认知机制,并发展出元表征能力,因此在假装游戏中可以区分实际物体与假装物体。莱斯利认为元表征能力的获得是儿童假装游戏的关键,儿童只有具备该能力才可在游戏时游刃有余地进行各种“假装”。例如,“把香蕉想象成电话”需要儿童具备将对香蕉的认知和电话的认知区分开来的能力,即认知隔离,而自闭症儿童则缺乏元表征能力,导致他们无法调用认知隔离机制。通过这一机制,普通儿童能把“好像”的假装信息输入假装模块,而把现实为基础的信息输入现实模块,以此可同时对事件的象征信息和真实信息进行认识加工。
执行功能理论则为自闭症儿童假装游戏能力低下提供了另一种解释。执行功能是指个体依据既定的目标以及个体自身的思维模式,为了引导自己的行为把注意力从当前情景移开的一种心理加工过程。研究人员认为,自闭症儿童缺失假装游戏能力,主要是因为他们很难将注意力从外部刺激(玩具)上移开,从而对于内部计划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即患儿并非缺乏假装游戏的想象能力,而是由于缺乏注意转移能力,即执行功能的缺陷。
一些研究者认为,假装游戏能力包括执行功能,因为它需要从真实世界中脱离出来(抑制)、创造新的假想情境(生成)、将注意力从一种玩具转向另一种(转变)。他们比较了自闭症儿童和发展性障碍以及普通儿童在假装游戏中表现出来的两个数据指标一共同注意和生成能力,这两个指标分别反映了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在假装游戏当中起的作用,结果发现,虽然自闭症儿童的共同注意能力显著低于其他两类儿童,但是生成能力对于假装游戏产生的作用更为明显。因此,患儿假装游戏能力的缺陷,尤其是自发性游戏的发起与泛化方面的缺陷,是与他们执行功能失调相关的。
自闭症儿童为什么不会假装游戏?以上就是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的答案。
上一篇: 全国第一条孤独症主题斑马线亮相海宁
下一篇: 自闭症儿童本体觉失调的表现和训练方法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