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展理论体系的孤独症治疗干预模式(一)
浏览次数:852 分类:治疗方法
基于发展理论体系的孤独症治疗干预模式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一、丹佛早期模式(ESDM)
ESDM模式是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Rogers教授和Dawson教授共同开发的,针对婴幼儿并出版手册对此做出详细介绍。旨在通过治疗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孤独症社会情感、认知、游戏和语言等关键领域为目标,具有特定课程和经验支持的教学技术相结合的干预措施,提倡以个性化,对象和手势的使用及互动模仿的方法,融合了发展关系与ABA的原则,使用了DTT、NI等方法,可在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中广泛应用。这种模式是有效的干预措施。
二、人际关系发展干预(RDI)
RDI是Gutstein博士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针对孤独症儿童、青少年和青年的社交障碍的模式。RDI遵循人际发展关系原则,包括PII和DTT等方法,以间接提示、社交分享式语言、事件记忆等激发和强化动机为核心,以学校为教学环境,倡导以游戏为主导,家长引导式参与,注重工具性互动与经验分享互动,发展孤独症儿童的动态与静态社交能力,旨在改善孤独症多元认知、感知觉发育、情感发育,加强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能力,减少问题行为发生。目前,16个国家的5000多个家庭参加RDI,RDI模型也是目前我国主要应用于孤独症儿童干预模型的之一。未来还需要更多关于RDI模式的社区复制实验和随机对照试验。
三、社会交流-情绪调节-交往支持模式(SCERTS)
SCERTS模式是Prizant和Wetherby研究小组于2003年开发的一项针对孤独症儿童核心障碍的综合性干预方法。围绕社会交流(共同关注和象征能力)、情绪调节、交往支持干预,以家庭、学校和社区为教学环境,通过重复性和可预测性的训练方案,进行家庭、伙伴及教学干预,旨在改善情绪表达和调节、人际交流,提高社会交往动机、动作协调和计划性、象征的能力,加强同伴关系、环境适应和主动参与能力。目前,SCERTS模式在美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不同年龄段的孤独症儿童,他们十分重视对这个模式的研究和资助。该模型是符合EBP的,但仍需更多有效性实验。
以上就是基于发展理论体系的孤独症治疗干预模式,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继续为大家分享相关内容。
上一篇: 不同年龄段的自闭症儿童感统训练方法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