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实践运用
浏览次数:793 分类:治疗方法
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实践运用如下:
1987年,Lovass推出关于自闭症儿童行为干预效果的研究之后,在业界引起了空前反响。曾经有学者对其提出过非议,如对同一儿童前后使用不同的IQ测量方法、控制组儿童的年龄较大以及对控制组资料的搜集期限相对较短等。后来,许多学者和专业组织在Lovass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了较为类似的结果:早期集中行为干预对许多儿童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干预方式,能有效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认知、语言能力以及适应性功能。
Eikeseth与Smith等曾历时一年时间,对25名4-7岁的自闭症儿童进行研究,其中行为干预组儿童13名、折衷干预组儿童12名。两组儿童在自己学校接受干预,时间均为每周平均28.5小时。结果显示,行为干预组儿童在智商、语言以及适应性行为方面的标准化分数均有较大提高,远高于折衷干预组儿童的测验分数。其中,13名接受集中行为干预的自闭症儿童的智商分数增加了17分,语言理解提高了13分,表达性语言则增长了23分,适应性行为比原来多了11分。
由Sallows等人组成的早期自闭症项目组对24名自闭症儿童进行了为期4年的干预实验研究,所有自闭症儿童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应用行为分析导向的集中干预组和父母主导组(同样提供应用行为分析导向的集中干预,但是得到专家的督导的机会较少)。结果显示,4年干预之后,两组儿童在认知、语言、适应性行为、社会性行为以及学业等方面的测量结果相以。统合两组的结果发现,48%的儿童显示有快速学习的特质,7岁时顺利进入普通学校接受全纳教育。
Goin-Kochel与Barbara等人对在私立走读学校中接受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29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跟踪研究。他们采用《基础语言和学习技能量表》(ABLLS),《文兰适应行为量:教室版》(VABS-CE)以及学生家长用《自闭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对自闭症儿童实施多次评量。所有评量大约每间隔6个月施测一次,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发展,自闭症儿童的所有技能领域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16名(56%)自闭症儿童能进入全纳性幼儿园就读或者一年级教室接受教育。
以上就是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实践运用,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上一篇: 自闭症儿童早期集中行为干预的数据研究
下一篇: 自闭症儿童ABA教学案例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