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测验
测验既是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筛查与诊断的主要方法,也是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效果评价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运用测验能够获得儿童进步或干预效果的数量化的证据,因而深受评价者的喜爱。根据测验的属性不同,常用的测验可以分为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和教育测验。根据测验分数解释的参照标准不同,测验可以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测验对象与测验的标准化样本是否属于同一种类型是经常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时,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或行为进行测验所获得的结果是个体处在相关心理或行为连续体上的特定位置。我们所测得的一个人智力的高低、兴趣的大小、能力的强弱等都是与其所在团体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相比较而言的。因此,为了保证测验结果的可比性,标准化测验对测验环境和测验的实施都有严格的要求,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测验误差。
- 测验本身带来的误差
① 测题本身的代表性:测验项目取样不当,缺乏代表性,测验分数容易受随机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测验结果的一致性。
② 测题的数量:测题太少,则被试的反应受机遇影响的可能性较大,测题太多容易引起被试的疲劳,进而使测验结果失真。
③ 测题的种类:测题以是非题或二选一的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容易受猜测因素的影响,增加测验误差。
2、测验实施带来的误差。
① 测验情境:测验场地空间的大小,座位的安排,现场的温度、通风、光线和噪音等物理环境都可能影响被试作答,干扰其潜力的正常发挥。
② 主试的影响:主试测验材料的准备妥当与否、主试与被试的关系、指导语的准确性,以及主试的穿着、言谈举止、表情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被试的测试状态乃至测验分数。
③ 意外干扰:测试过程中一些偶然事件的发生,如突发的噪音干扰、测验用品的偶然故障等都会干扰被试的反应。
3、被试不良状态带来的误差
① 生理状况:被试在持续失眠、饥饿、生病、疲劳的状态下接受测验,容易引起测验误差。
② 情绪状况:被试在而对测验时的紧张或焦虑水平对其兴奋程度、反应速度和注意力等都有影响,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会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这些误差来源有利于在早期干预效果评价过程中有效地避免它们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测验的具体要求是:选择合理的测验工具:主试经过严格的训练,熟悉指导语,熟悉操作方法和每一道测题的评分细则,熟练使用测验工具;测验环境的准备合理,测验的实施过程尽量做到标准化:被试有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也需考虑自闭症儿童测验前后的行为是否一致、测验表现是否代表其在校或在家的典型行为以及在测验时的合作态度等。
以上就是自闭症早期干预效果评价的资料收集方法,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