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基本概念
浏览次数:431 分类:新闻资讯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呢?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一般在3岁前发病,其特征是不同水平的社交互动和沟通缺陷,伴随性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和活动。
在这里,“谱系”是指孤独特质或者自闭特质的连续性。孤独特质是与孤独症相关的行为特征、人格和认知特点的集合;其连续性是指该特质在孤独症和普通人群中广泛存在,只是在严重性上存在量化差异,但是这种量化差异并不是由多到少的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一个从轻度到重度的连续光谱,存在无限多的可能的组合。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不同亚类(主要包括典型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征、待分类广泛性发育障碍)在谱系上的严重一致认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代表了一个或更多数量的极端特征。
孤独症谱系障碍在一个人出生时就已经存在了,通常来说,最普遍、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婴儿期的异常社交行为-沉默,这可能与儿童不同程度的认知发育迟缓有关。研究人员指出:孤独症儿童会表现出伴随性的冲动、挑战行为和其他精神病理问题。研究显示:患有上述问题的孤独症患者的人数要远远多于普通人。另外,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持续终身的障碍,其相关症状会伴随个体整个发育过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相信,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不完全是一种疾病。人们应当尊重孤独症患者的差异,尊重他们的不同,尊重他们的人格,而不是强迫他们改变自己来适应并加入所谓“正常人”的群体。不过,这种尊重,必须建立在大多数人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有足够的了解,并愿意为孤独症患者构建起一个适合他们生存的环境的基础之上。对于孤独症儿童而言,首先是生存和接纳,然后才是生活和尊重。
以上就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基本概念,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下一篇: 自闭症儿童的感知觉特点(一)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