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康复训练的原则之一:强化
浏览次数:417 分类:康复训练
强化是自闭症康复训练的原则之一。
凡是能增加行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都叫强化。强化在行为产生之后呈现,目的是增加这一行为在今后出现的频率。在行为主义理论中,强化是其重要部分和基础,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的存在,控制强化可以有效改变行为。
在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强化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一、按照强化性质
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是指在行为产生之后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加行为的出现频率,如自闭症儿童回答问题(目标行为)之后给予其口头表扬“你真棒”(愉快刺激),为了获得表扬,患儿今后更加积极地回答问题。负强化是指在行为产生之后撤除厌恶刺激来增加行为的出现频率,如自闭症儿童不喜欢跑步(厌恶刺激),当他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目标行为),教师告诉他今天可以不跑步。为逃避跑步,孩子以后会努力完成任务。
二、按照强化物的类型
强化可以分为一级强化、二级强化和社会性强化。
一级强化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生理需要,如在目标行为出现之后提供喜欢的食物、玩具或活动。二级强化是指一个刺激本身不具备强化作用,若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就获得了强化作用,如代币(星星、贴纸、笑脸等)。以贴纸为例,自闭症儿童起初并不理解贴纸和行为之间有何联系,单纯给予其贴纸并没有起到强化作用,但通过教师的指导,孩子逐渐理解集齐五个贴纸就可以用来换糖,贴纸就具有了强化作用。社会性强化包括语言称赞、身体接触(如拥抱)、靠近和注意等。
以上就是自闭症康复训练的原则:强化,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上一篇: 如何通过游戏培养自闭症儿童的共同关注力?
下一篇: 自闭症康复训练的原则之二:惩罚和削弱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