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生态支持模式的特点如下:
一、特殊教育中心处于关键核心地位
当前,融合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多挑战,特殊教育对象从传统七类扩大到包括孤独症儿童在内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青少年,到普通学校就读的学生的障碍程度逐渐加重,这对普通学校的组织管理、教育教学、育人方式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家长的需求增多,从争取入学权利到追求教育高质量。然而,普通学校确实在回应患儿差异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区域融合教育工作。在此背景下,特教中心作为特殊教育“新样态”应运而生,对推进区域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将特殊教育中心置于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生态支持模式的核心位置,是基于当前融合教育发展形势的判断,也是对患儿融合教育生态支持模式的本土化探索与建构。
二、强调不同主体全面参与、协同发展
孤独症儿童所处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并非处于相互隔绝孤立的状态,而是存在很多互动。如果环境中所有主体能够充分参与并相互支持,这对于患儿发展的效果是成倍递增的。关注患儿成长、注重陪伴并为其长远发展提前谋划的家长,会主动与学校沟通,保持与学校教育的同频共振,听取学校教师的建议,积极获取社会不同层面的专业资源的支持。
真心关爱孤独症儿童、支持患儿健康成长的学校会不断健全学校的融合教育管理制度,营造接纳的氛围,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调整患儿的课程教学,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促进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质量的提升。关注患儿成长的社区或单位会组织各项融合活动,积极吸纳患儿参与,为患儿提供社会支持与服务。当家庭、学校、社会都以患儿的长远发展为中心协同发力时,患儿融合教育将实现最优成效。
三、突出支持的层次性与连续性
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生态支持模式包含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均由不同的维度构成,不同维度的要素相互关联,并且发挥不同方面的作用,共同形成动态而连续的生态系统。在患儿的外层保障系统中,社会观念与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及行政支持具有一定的统一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关于患儿融合教育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社会更加接纳差异、包容差异,随之而来的就是政策制度的连续出台。为落实各级政策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切实支持融合教育的发展。
以上就是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生态支持模式的特点,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上一篇: 开心麻花戏剧《回魂耶》聚焦自闭症群体
下一篇: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评估:精细和粗大动作发展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