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的心智发育特征有哪些呢?她们在动作发展、语言沟通、感知觉、社会人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一、动作发展
动作发展是连续渐进的,发展过程往往是叠加往复的,所以对于其具体的、个别的发展是难以区分甚至无法区分的。动作的发展方向是由上而下的,发展程度与个体的成熟和锻炼程度相关,而动作的成熟是从整体和局部区分的,是从粗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
1、粗动作
对于大多数孤独症儿童而言,他们往往粗动作发展良好,如挥舞手臂、跑、跳、攀爬等,这些较大的动作比较简单易学。相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星星的孩子”表现出来的动作能力令人惊讶,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爬上沙发、爬上桌子、爬上书柜、爬上屋顶,由于他们的运动能力远远超过了他们对潜在危险的评估能力,可以说毫无危险意识,因此当他们爬上比较高的地方时,经常会做一些危险的动作,如趴在书柜上头朝下翻书、单手吊在树上、在沙发的边缘上直立行走等。因此,看护者应该密切注视孩子的动向,防止他们做出危险的动作伤害到自己。
2、精细动作
孤独症儿童的动作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但是由于其大脑损伤等诸多问题,其普遍存在局部精细不足、空间知觉不良、手眼协调能力差等问题,使得他们不像普通儿童那样较容易地学习动作。对于患儿来说,粗动作可能学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精细动作学起来却是比较难,如穿衣、系鞋带、用筷子夹菜、刷牙等,生活一般难以自理。因此,对于患儿的精细动作训练非常重要,要从生活出发,结合生活实际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二、语言沟通
语言是儿童心智发育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孤独症儿童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情绪和态度的前提。但是儿童的心智发育水平不同,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程度也不同,语言也是观察儿童孤独倾向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儿童的语言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比如:2个月大的婴儿会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如哭声和笑声等;5-6个月大时会用大人听不懂的声音同外界交流,如“咿咿呀呀”等;7-8个月时发出的声音会有一定的情绪,主要表现为音调有轻有重;1岁-1岁半时开始说些有意义的词,如爸、妈等,也会手脚并用玩一些球、车类的玩具;等等。
而孤独症儿童与这些正常发育规律相比较,其初期的发育程度可能略低于正常儿童,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发展水平不一样,有的孩子说话早,有的孩子说话晚,这要看孩子的整体发育情况。一般来说,7岁前说话不太流利仍算正常,所以家长应该时刻注意孩子的发育情况,以免忽略儿童行为或语言方面的异常。
关于孤独症儿童的心智发育特征,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继续为您分享相关内容。
下一篇: 孤独症儿童的心智发育特征(二)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