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开心麻花签约的导演,杨晓明在创作了一部关注自闭症群体的戏剧《回魂耶》。
这部戏剧通过“无限循环”的叙事,讲述了普通人的平凡和伟大。谈及创作的初衷,杨晓明表示:“如今在国内有1000多万自闭症患者,这背后是1000多万个家庭,这些患者如何实现社会化托管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对于舞台剧,不是通过简单的笑声实现自己,而要通过传播的作品,关注社会话题,引起观众的思考”。
纵观开心麻花以往的作品,让观众通过笑声在工作、生活之余得到放松,是一以贯之的主题。但《回魂耶》本身题材的厚重听上去不那么轻松,如何解决这种“相悖”,是主创团队首要解决的问题。
在杨晓明看来,把握好喜剧的节奏和沉重的感情是剧本创作和排练时的重点,通过舞台剧这种更轻快、更贴近观众的方式,能够让大家更加自闭症,或者引发大众关注,进而主动搜索和科普相关知识,了解这一群体。
演员们训练时观看了大量讲述自闭症群体生活的纪录片,并且导演会根据孩子原型指导演员们的表演,尽可能地还原自闭症群体的真实生活。在《回魂耶》演出期间,剧中孩子的原型和妈妈有到现场观看,对舞台剧内容和演员的表演给予了很高的认可。
《回魂耶》从剧本创作到正式演出经历了两年的时间。如何将自闭症人群、自闭症家长的情感、无限循环、爆笑喜剧这几个题材糅合在一起,是杨晓明面对的最大挑战。期间,他改了十二次剧本。
在他看来,打磨内容很重要,要把重点放在内容的创作上。剧场缺的是真正好的内容、好的剧本,“整个市场对于编剧不够重视,导致了快速的创作、拍摄,但剧本内容才是最重要的。无限循环的题材和线性讲故事不同,可以单独调整某一部分的情节,因此在改动《回魂耶》剧本时牵一发而动全身,每次修改几乎等于重写”。
在整个创排过程中,创作团队首先要保证的还是观众观看的欢乐度。所以在写剧本的时候,会精心设计情感的递进和包袱的抛出。主创团队一边创作、一边实验,不断根据多年的经验,以及预设的观众心理去修改台词、细节。
《回魂耶》自今年9月30日首演,好评口碑不断发酵,首轮演出的15场演出票房不断走高,拿下了多日的大麦单日畅销榜和高分榜双榜首的成绩。目前已回归朝阳剧场,开始了11月-跨年档的演出计划。
上一篇: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评估:社会交往与玩耍技巧
下一篇: 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生态支持模式的特点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