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融合教育学校的制度支持是怎样的呢?
随着人们对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的普遍要求和孤独症谱系障碍发生率的上升,海淀区近乎所有的中小学、幼儿园都开始主动接纳孤独症学生。努力做好融合教育工作,制定完善的融合教育工作制度,才能为每一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实现适宜融合的教育目标。
一、校内融合教育组织与管理
围绕孤独症学生建立融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学校实施融合教育过程中起着首要作用。领导小组的成员要涉及学校的各个方面,包括校长和学校其他领导、资源教师、家长,还应有巡回指导教师或对学校非常了解的融合顾问,他们能对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学校方面需明确融合教育工作的主管领导,做好融合教育相关政策、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需要培养并储备资源教师,为孤独症学生提供专业的支持。此外,学校应安排具有一定特殊教育素养、富有仁爱之心和责任心的优秀教师,担任特殊需要儿童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鼓励各校、各园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工、康复治疗师、特教助理教师等专业人员,承担孤独症儿童少年的照顾、康复训练、辅助教学等工作。这些教师应团结协作、互相信任。全校所有教职工均要参与融合教育工作,增强对融合教育的信心。
二、完善的融合教育工作制度
在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融合教育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将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或制定专门的融合教育管理制度,如患儿个案管理制度、资源教室管理制度、患儿特教助理管理制度、融合教育教研制度或其他制度。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的制定与落实需要首先明确学校的发展愿景和目标,即在包容、公平的融合文化背景下,在学校发展的总体战略下,通过广泛的沟通达成一致。在将发展规划付诸实施的同时,要对照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标准,评价学校的发展情况,并且进行记录。
关于孤独症融合教育学校的制度支持,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继续为您分享相关内容。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