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幼小衔接教育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呢?
小学无疑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正式步入学校生活的重要阶段。教师、同伴将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成员。在普通教育领域,幼小衔接一直都被作为幼儿园大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这个时期是他们能否顺利适应小学融合教育的重要时期。解决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对于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场所,它们对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许多方面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在普通小学融合教育活动中,幼小衔接的核心主要是帮助幼儿从生活自理和作息、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社会交往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
一、生活自理和作息方面的准备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幼儿园阶段,教师会监督自闭症儿童上厕所、进餐、穿衣服等。但在小学阶段,教师会期望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更多的事情,首先包括生活自理方面的事务。例如,在小学,他们能够独立上厕所,并处理好个人卫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用具、生活用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学会整理书包。
在转衔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管理能力。小学阶段的作息制度与幼儿园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来说,在小学,午休时间短,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提前安排,让孩子熟悉小学的作息时间,并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二、社会交往方面的准备
进入小学之后,自闭症儿童的独立性将增强,尤其在与人交往方面。小学教师会更多地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这都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独立交往能力,能够与同伴就某一任务进行协商与合作,在达成共识的前提下,有效地分工和积极配合,在交往中建立起同伴友谊。
三、培养例行常规的能力
不同于幼儿园,小学里的例行常规需要提前训练,通常包括:按时到校进班(上课不迟到,准确找到教室和自己的座位),按时交作业;看书(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听集体指令排队(按照男女生排队,按学号排队,按身高排队,按小组排队);到操场做广播操、跑步(跟随班级,不插队,不掉队);做室内操(与同学保持距离,以免碰到他人);做眼保健操;上课安坐(如果能跟上课程进度,可以参与课堂;如果难度过大,可以安静地做其他事情);下课休息(上洗手间,喝水,准备下节课所需用品,自己嬉戏、和同学们一起玩);个人独立活动时间(享受独处的时光);抄写备忘录(抄写作业和教师给予的反馈);教室卫生值日(扫地,摆桌子,收拾储物柜);整理书包放学。
这些需要教师提前训练,以教会自闭症儿童,或让孩子参与小学的入学教育专项活动,提前储备必备的技能,便于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要求。
以上就是自闭症儿童幼小衔接教育的基本内容,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上一篇: 关爱孤独症儿童,星宝乐空间在上海启动
下一篇: 孤独症儿童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内容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