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独症融合教育中,资源教室评估机制如何建立呢?
评估是与资源教室运作并行的同等重要的工作。资源教室的评估是对资源教室作价值判断。要使资源教室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评估是有力和有效的手段,旨在促进资源教室工作的不断完善。
一、评估的目的
客观、及时地评估资源教室工作,可以充分利用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加强资源教室的科学评估,促进资源教室建设逐步完善,使其在促进孤独症学生健康发展,提高融合教育质量上发挥更大作用。
二、评估的内容
北京市海淀区在对资源教室的探索实践过程中,建立了资源教室建设硬件验收与全面评估的制度。资源教室硬件验收与全面评估的内容包括资源教室的规划与应用、管理机制、教学资源、专业人员、课程与教学五个方面:
1、环境规划与应用评估
旨在检查资源教室的资金使用、建设的合规性。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场地专用、面积达标、功能区划分合理、办公设备及器材配置到位且合理,例如资源教室是否设置学习训练区域、资源评估区域、办公接待区域等三个基本区域,或在此基础上是否设置特色活动区域;此外,资源教室建设评审报告、合同等相关清单须齐全合理。
2、管理机制评估
旨在检查学校对于资源教室工作和孤独症学生融合教育工作的管理和支持情况。评估指标包括融合教育主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明确、经费使用合理、运作正常高效、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健全、学期工作计划详尽等;此外,资源教室管理须涵盖对孤独症学生提供转介、咨询服务,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建立学生档案等方面。
3、教学资源评估
依据《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参照资源教室配备目录设置评估的具体指标,对资源教室的配置和使用特殊教育教学资源的情况进行评估检查,主要包括配备测评工具、图书音像、玩教具、康复设备等相关资源。例如,小学资源教室须配备感觉统合训练器材,中学资源教室须配备职业劳动训练器材。
4、专业人员评估
旨在检查资源教师的配置及其他人员的配备和工作情况。校内人员主要包括专职、兼职资源教师,在全校推进融合教育理念,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切实履行资源教师的职责;其他人员涉及家长和专业人员,评估内容涵盖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情况,以及引进心理学、特殊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参与到孤独症学生的个别化需要服务中的情况。
5、课程与教学评估
根据资源教室教育课程实施评价表,通过现场观摩资源教师上课的方式,对资源教师开展一对一、小组训练课教学的能力进行评价。课程与教学评估主要涵盖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师素质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由专家根据资源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打分,体现评估的科学性与标准化。
资源教室评估机制的建立,促进了对资源教室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以及资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使资源教室的功能发挥得更加有效,真正为孤独症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实体保障。
资源教室是融合教育资源支持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普通学校配置资源教室的优势在于学校能够根据孤独症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其能借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对于患儿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以上就是孤独症融合教育中,资源教室评估机制的建立,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