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融合教育,资源教室作为特殊教育工作中的一环,从孩子的评估鉴定开始,目的在于提升孩子能力及改善行为问题,并在班级营造接纳氛围,促进融合教育的发展。
资源教室的运作共包含5个环节:教育诊断与评估、安置、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普通教师与资源教师协同教学及教学评估。
一、教育诊断与评估
首先要填写孤独症孩子的基本资料,了解孩子家庭背景、学习过程,观察孩子,使用恰当的评估工具进行测评、建档。工作实施要点如下:
1、填写孩子基本信息表格,尽可能地完善表格内容。
2、对家长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孩子相关信息。
3、对孩子进行观察,避免因家长语言表述或彼此认知上的差异造成困扰。
4、选取合适的评估工具进行测评,测评应尽量在自然环境下进行,测评员应事先与孩子建立熟悉感,以提高评估的准确度。
5、确定个案后,应立即建立个案管理档案。资源教师对档案负有保密义务,任何情况下均不能外传、泄密。
二、教育安置
撰写教育安置建议,召开安置会议,与家长沟通,决定安置方式。其工作实施要点如下:
1、撰写教育安置建议及召开安置会议。
2、与会人员包括资源教师、教学主管领导、家长、融合班班主任及其他科任教师。应从专业角度对孤独症孩子情况进行客观说明,提出教育对策,决定安置方式。
3、资源教师应与家长及融合班班主任分析孩子上学期间可能出现的状况,应尊重家长对于安置的最终决定。
4、建议一个普通班安排1-3名孤独症孩子为宜。
三、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
制订训练目标,选择教学模式,设计相关训练方案或活动,拟定具体评估标准,发展孩子的优势及开发潜能。
1、需要明确的是应为每个孤独症孩子制订一份相应的训练计划,该计划的时效性为一学期,其中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也是一个学期的总目标,而短期目标则是阶段目标,按照周或月进行制订,可以是多个,但必须是递进的。当然,在训练过程中可根据孩子的进展情况对原定的计划进行调整。
2、在制订训练计划时还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和确定的训练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可选择的教学模式有个别指导、小组教学活动、伙伴合作教学、家长参与训练等。在正式实施训练时可以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也可以采用多种模式结合的方式,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有助于孩子训练。
3、设计相关训练方案或活动需要根据孩子的障碍类型及学习特点。
4、为了检验目标是否达成以及达成的优劣快慢,应先拟定具体的评估标准,采用相应的评估标准把达成情况反馈出来。
5、在制订计划过程中应考虑发展孩子优势及待开发的潜能。
以上就是孤独症融合教育中资源教室的运作,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上一篇: 孤独症儿童的合作教学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