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方法具体包括:
一、行为强化
行为强化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设计,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塑造某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行为强化的原理是:一个具体行为的产生—紧随着该行为出现一个直接结果—该结果(某种奖励或期待的事件)促使这个行为在将来再次发生。
比如,在语言训练课上,当自闭症儿童能正确发出“车”的语音时,治疗师就给他一小块糖果,并大声夸他“你好棒啊”,或用竖大拇指、拍拍肩、微笑和拥抱等方式鼓励他,那么以后这个孩子正确发出“车”这个声音的可能性就增加了,也就是说发出“车”这个语音的行为被强化了。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无论是正常儿童还是自闭症儿童,都不可避免地受各种刺激的吸引,产生各种需求。如果某种刺激为人所喜欢,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那它就可以增加相应行为出现的次数,这种刺激被称为强化物。在上述的例子中,糖果、治疗师的表扬和鼓励都是强化物。
- 初级强化物:
也称原发性奖赏,指糖果、饼干、饮料、水果等食品。这类强化物与人的本能活动有关,故作用十分强烈,操作也比较简单;但易于厌腻,有可能自闭症儿童吃饱了就不感兴趣了,相应的所期待的行为也就逐渐消失了。
- 继发性奖赏:
除食物外的一些奖赏,操作较难,在应用前应事先了解孩子的喜好,才能达到强化的目的。如提供看电视、看漫画、郊游、游泳、打球等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提供给孩子玩具,或进行个人竞技,如走迷宫等活动;提供一段时间内个体可享受的事件,如坐一坐玩具飞机等;给予孩子喜欢的语言刺激或身体刺激,如口头赞美(“好孩子”“真棒”“太好了”等)以及温情的轻拍、拥抱、点头、微笑甚至一个眼神等。
二、行为观察与记录
自闭症和语言障碍儿童常常不能适当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让他人理解自己的行为。他们很难明确告诉其他人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讨厌什么,会什么,不会什么……这就需要通过长时间的仔细观察去了解他。
对于自闭症儿童表现出来的问题行为,只有通过行为观察记录,收集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频率、强度、发生问题行为的时间,以及物理环境、社会环境等背景资料,了解问题行为发生的前因及后果,才能更好地进行分析。
三、任务分析
将一组行为链分解成一个个刺激—行为反应,并对这些刺激—行为反应进行分析的过程叫任务分析(task-analysis)。教授自闭症儿童一个复杂任务时,要将所有的行为步骤分解,即进行最初的任务分析,然后引导孩子逐个进行训练并在过程中不断修正。针对不同的个体,可能需要将数个步骤合并成一个步骤,或将某个步骤分解成更多细节,这取决于不同个体的具体情况和训练进展。
例如,教会自闭症儿童独立吃饭这一事件,可以建立以下的任务分析:坐在餐桌旁→左手扶着碗,右手拿勺子→右手一勺饭菜→张大嘴,右手拿勺子送饭菜进入口中→重复吃饭的步骤→吃完后,放下碗和勺子,右手拿餐巾纸→从左到右擦嘴→把餐巾纸丢进垃圾桶。
进行任务分析时,将任务分解成几个步骤没有对与错之分,关键在于它是否适合某个特定的学习者。任务分析是高度个体化的,在分解步骤训练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行最终的固定化训练。
以上就是自闭症儿童的行为干预方法,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下一篇: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矫治原则(一)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