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沟通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
一、主观因素
自闭症儿童缺少主动沟通的意愿,且会因为不理解社会规则、坚持固执行为不会变通等产生许多问题行为,造成比较紧张的人际关系,如他们会因为寻找感觉刺激进行自伤或是攻击他人,或者他们认为正常的打招呼方式在同伴看来却是一种伤害。当孩子刚进入一个新集体时,这些问题逐渐暴露,同伴对他的态度会由友好接纳变为排斥,特别是随着一般儿童玩伴关系的建立,患儿会因为异质性而遭到排斥。同时,患儿也会因不适当行为经常被老师批评而遭到同伴的孤立,这些都会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从而影响患儿与他人的沟通与交往。
二、客观因素
1、遗传
首先,遗传因素及其带来的生理表现是影响自闭症儿童沟通与交往状况的首要因素。患儿存在感觉统合系统失调的问题,即视觉、听觉、触觉、平衡觉等感官不能正常运作,或某种感觉阈值异常。有的患儿触觉阈值高,对外界的刺激如家人的爱抚等反应度过低,对他人的打招呼等行为无法做出及时回应,更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又如某些患儿听觉阈值很低,不能接受嘈杂的声音,人多的环境便像炸弹爆炸一样令他们觉得紧张和恐怖,于是用大声叫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舒适状态。
其次,自闭症儿童大脑执行功能受损。执行功能通常指个体暂时解除受制于当前环境,维持合适解决问题的心理状态以达成目标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推理、顺序、计划、做决定、组织、应对、弹性、问题解决和抽象思考等。患儿前额叶发展受损,信息无法正确传到大脑的皮质区域或受到中断,因此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他们无法根抽象思考的能力。
2、环境
沟通与交往是个双向的过程,不仅是与交流者本身的沟通意图、技巧、行为有关,交流者之外的环境因素对交流过程也有质的影响。影响自闭症儿童沟通与交往的环境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主流社会对患儿的接纳程度,如果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把患儿看成是不可接触的怪异群体,无法正面对待,那么就失去了沟通与交往的根本基础。心理上的排斥与隔阂是最大障碍,反之,一个社会对患儿采取接纳友好的态度,情况会大为改观。二是物质环境的支持程度,现代社会的交流不仅仅限于语言或是行为间的面对面交流,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原本有障碍的交流过程提供了诸多便利,也让孩子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与人交流的过程。
3、教育
影响自闭症儿童沟通与交往的教育因素主要是语言学习方式和学习经历的问题。语言归根到底是一套符号系统,每个词语都有特定的符号表示特定的意义。对于患儿来说,简单具体的词语是容易理解的,抽象的词语是难以学会的,语言教育方法会影响患儿语言的学习状况,应多给予他们学习语言的机会。例如父母常因为患儿语言少,习惯性地去猜测他们的需求,如“铅笔,对不对”,“是不是要剪刀”等。在这样的情形下,孩子只要回答“对”、“不对”、“是”、“不是”就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并获得想要的物品,这不利于患儿学习更复杂的语言。良好的提问技巧能提高孩子回答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与家长要创造让儿童表达需求的机会。
以上就是自闭症儿童沟通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上一篇: 自闭症、语言障碍与全面发育迟缓的预后
下一篇: 自闭症儿童需要在家庭中沟通与交往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