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关于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的文化性问题
从本质上说,生活自理能力关注的是个体对其所生活社会要求的一种回应能力。因此也就涉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生活自理能力一定涉及个体所处社区的文化特征,也就意味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个体的生活自理能力要求不一致,比如在非洲的某些地方,人们习惯于用头顶物品,进行一些人工搬运,那么这里对于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里面就会有这一项。但是在中国,人们就不习惯用这种方式,而是用手搬运物体,如果中国的儿童用头顶物品,则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当的;又如西方社会对于沉默的看法比较否定,会比较崇尚个人主义和发表自我的看法并对权威进行挑战,因此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定会比较关注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决定意识,并且给予肯定,但在以儒家文化为根基的中国和日本,则会相对赋予沉默一些沉稳或者关注集体主义的积极色彩,在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评估中也就会倾向于鼓励自闭症儿童关注到他人的需求。
因此,这也就告诉我们,在使用生活自理能力的评量工具时,一定要注意到文化的适宜性,比如我们在引进国外的相关量表对国内的自闭症儿童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时,一定要注意到该量表是否有与中国文化情景不一致的地方,如果有就要考虑在不影响原量表信效度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调整,比如国外的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对于饮食方面的考查,往往会要求会使用刀叉,但引入国内,就需要把刀叉改为筷子。
当然,在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时,最好能够结合本土情景开发出一些评量工具。目前国内本土化的且经过了严格心理测量检测的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评量工具还比较欠缺,更多的是使用国外的一些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所以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开发中国本土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定工具。
以上就是自闭症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评估问题,由99自闭症网为您整理。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