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站了出来,比如影片中的三位母亲,这需要极大的决心和勇气,这意味着她们要将自己的生活袒露在公众面前。翁羽说,每个家庭都有不愿意公开的私密的事情:“三个家庭都是在揭自己的伤疤。”左越感激她们能够站在镜头面前,让更多人看到孤独症群体:“这份勇气和伟大值得所有人致敬。”
观看《特别的你》的过程中,没有人能不被母亲们的坚韧和伟大打动,她们有着超乎寻常的承受力和忍耐力,大多数时候,她们总是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施与的一切,对于各种琐碎棘手的突发事件,能很快从紧张、焦虑的情绪调节为平静,将所有事情处理妥帖,再面对下一个挑战。
随着拍摄的推进,翁羽对孤独症人士和他们的需要有了更深的了解。一开始,翁羽认为孤独症家庭最需要的是经济上的支持,后来才发现并非如此。“他们需要的是教育上的支持,这种教育不是指文化课教育,是指教他们如何生活、如何生存的教育,如何让孩子的情绪变得更稳定的康复干预,这方面的资源非常缺乏。”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三组家庭的经济状况不一,但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都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来自社会的系统性支持。
10岁的程瑞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上学。一部分孤独症儿童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去普通学校上学,这是他们的权利。但是普通学校的家长心理上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和孤独症孩子在一个班级。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城市的公立特殊学校数量较少,每年招生名额有限,不少达到入学条件的孩子没有机会入学,而私立学校的成本又非常高,大部分家庭无力承担。
16岁的可可只会用“妈妈”两个字表达她的所有情绪。对她来说,最需要的是周边社区的保障,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叶会英正在教她如何自理,比如学会给自己做一顿便饭,能够独立去超市买东西、独自晾晒衣服等等。
19岁的王浚力从特殊学校毕业,正在寻找合适的职业,这并不容易。母亲付春燕四处奔走,希望能为他找到一份工作,可以让他自食其力。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孤独症儿童长大成人,面临从学校毕业之后就无处可去、只能待在家里的现实。实际上,王浚力动手能力较强,从影片中就能看到,他在快餐店打工时,细腻的刀工得到了老板的赞许。
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发现,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孤独症人士存在一定偏见。“听到孤独症、自闭症,不管是否有工作能力,都不愿意再听下去,甚至不愿意给他一个尝试的机会”,左越觉得,一个文明的社会不应该这样,而应接纳不同:“他们可能确实在某个方面不一样,但他们也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和工作的权利,我们不应该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随着社会对孤独症认知的提高,就能知道哪些工作更适合他们。他们有的很专注,有的记忆力很强,有的对数字很敏感。”比如王浚力有一种天赋,就是能够准确说出任意日期对应星期几,摄制组拍过这样的镜头,但影片中并没有呈现,翁羽说,他不太想把孩子们营造成天才:“因为超千万孤独症人士里面,有天才能力的还是少数,多数是普通的孩子。”
在左越看来,孤独症孩子往往心思单纯,他们的行为有时候看上去有些古怪,但这是他们表达喜爱和友好的方式,他们内心并非感受不到爱,而是很温暖。
您好!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