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干预之三:心理能力
浏览次数:1974 分类:康复训练
心理能力是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感觉、意图、需要、信念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解释和预测的能力。心理能力是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的基础,对自闭症个体的正常生活交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心理理论假说是了解自闭症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其具体表现和效能包括:
1、忠诚与固执:缺乏移情能力、不说谎、不喜欢变化,这是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内容异常的表现。这是自闭症儿童社会化发展可以利用的优势。
2、依恋与“寡情”:自闭症儿童的认知具有局限性,只会注意一件事物的某个特征,缺乏推测和想象能力,可以对一件东西的某一部分或一个人的某一行为产生明显的依恋,却往往缺乏对亲人的依恋。这是自闭症儿童认知兴趣异常的表现,可以作为替代疗法的入手点,由此解决一些刻板和自伤行为。
3、玩具=伴玩:自闭症儿童不是玩玩具,因为他们不是按玩具的操作原理来操作,而可能只是把玩具当作是自己解闷的工具。这是他们认知方式异常的表现,充分认识这一点,可能为提高自闭症社会行为发展和人际交流能力提供可能。
4、记忆与刻板:这是对自我的定位,学习能力的产生、提高和训练的基础。
5、细节、重复、程序:这三项是认知时间和空间的特别之处,也是自闭症儿童能力发展和结构化教学的根据所在。
自闭症的核心障碍在于沟通障碍,沟通能力的缺失造成了自闭症患者在社会交往、人际沟通中的异常表现,如不会撒慌、固执、被动交往、移情能力差等。
您好!请登录